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笔记侠”(ID:Notesman),作者:子墨。
最近几年,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叫“未来已来”。
未来到底长什么样呢?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未来。
那未来人才长什么样呢?我想,即便人才各有不同 ,也必定有一些共同的素质。
阻碍人生成功的最大障碍是什么?身体不好。
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和健康打赌,我们是永恒的输家。
未来,想要成功,想要做出点成就,就一定要养成持续健身的好习惯,管理自己的健康。这是成功的大前提。
有人说,我没有时间。算了吧,鲁迅先生都说了,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千万别再为自己找各种借口了,毕竟,只有身体健康,一切才皆有可能。
朋友圈里有位创业者,在今年5月3日发文立下一个健身目标,到现在,将近三个月过去了,他还在继续。
创业者工作强度不大吗?他不累吗?他时间怎么那么多?当然大,当然累,当然没比谁多出来一秒钟。不过,他在等人的时候,都能够在旁边的草坪上做100个俯卧撑。
你没有时间,是真的。人家有时间,也是真的。
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公司是万科,万科有个外号叫“万科运动员股份有限公司”, 这是因为自2010年起,万科就开始鼓励员工参与并推广长跑计划,推动全民健身。
万科公司上上下下的人都有运动健身的习惯,这也是第一个把管理层的奖金与员工的健康挂钩的企业,并且公司每年还有个人体能测试,成绩下降的团队会被扣奖金。
员工把身体搞好了,自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去。万科这个做法实在太聪明了。
管理健康除了健身以外,还需要关注自己的睡眠状况,能不熬夜就不熬夜。尤其是过了30岁,人的身体状况往往是走下坡路的。
中国睡眠医学协会调查显示:90%的年轻人猝死\心肌梗塞都与熬夜有关,而超过70%的年轻人有熬夜习惯。
叔本华说:“人类所能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对于身体健康这一点,提醒大家一句,也提醒自己:
别把自己搞成进ICU的命,还没有进ICU的钱。
坚毅理论是宾夕法尼亚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安杰拉·达克沃斯提出来的。
她在书中提到,坚毅能让你以明智的、毅然决然的、专注的方式致力于成功实现小小的目标,这时我们体内的神经鞘也会开辟一些通道,使我们更容易记住并重复那些行为,使之成为我们自动的习惯。
坚毅品质在我们的一生中不断增加,这意味着它是一种受益于特定干预措施并使得我们不断积累智慧的人生经历的品质。
坚毅的人们抓住每一个机会使自己变得卓有成效。他们不仅克服拖延、在必须奋力拼搏的时候全力以赴刻苦工作,并且从挫折中学习;他们还从过去的经历中学习,了解自己最擅长哪个领域以及怎样发挥自己的特长,并想方设法使自己变得最为高效。
如何做到最高效?当自己的身体和大脑并未处在最佳状态时,不去做很重要的事并企求成功。
性格坚毅,还有一点,我称之为“有屡败屡战的精神,确保精神不崩溃,心理健康”。
说到“屡败屡战”,曾国藩绝对是代表。他常说一句话,“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
想想那画面感,血腥味简直扑面而来。
《曾国藩家书》中有这么一句,“余庚戌、辛亥间为京师权贵所唾骂,癸丑、甲寅为长沙所唾骂,乙卯、丙辰为江西所唾骂,以及岳州之败、靖江之败、湖口之败,盖打脱牙之时多矣”。
这三次失败他都有自杀的心,但最后还是“打脱牙”,“无一次不和血吞之”。
冯唐在阐释这一点时候,是这么说的,“曾国藩的成功,不是从成功走向成功,而是从失败走向失败,从失败走向失败,从失败走向失败,败到最后发现,无败可败了,就成功了。”
曾国藩为什么能够做到屡败屡战?就是因为他总是能够在现实中不断修行,不断变得强大。
只要你有一颗坚毅的心,失败根本不算什么,无非是少了一次尝试的机会。生活都是往前看的,越往前看,机会越多,机会越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少这一次并无影响。
说回心理健康,我们先看一组数据。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9年数据),全世界抑郁患者达3.2亿,每年因抑郁自杀而死亡的人数高达100万。中国抑郁症患者已达900万,就医率不足10%。预计2020年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疾病。
如今,2020已过半,年初还全民突遇黑天鹅事件,现在也没彻底结束。这个数据,可想而知。
在这样一个高强度高运转的世界,每一个性格坚毅的人,都是勇士。在未来,想要持续发挥价值,就要保持精神健康,不惧挫折与失败。
丘吉尔曾说过,成功没有终点,失败也并非致命,最重要的是继续前进的勇气。
勇气从哪里来?从内心深处。
性格坚毅的人,不会轻易被失败打倒,对他们而言,失败不过是迈向成功路上的一块块垫脚石,甚至是跳板。
失败了,问题才能暴露无遗,问题暴露了,才能更快更好地解决,也才能更好地出发。
什么是延迟满足感呢?它指的是一种甘愿为有价值的长远结果放弃即时满足的自我控制能力与忍耐力。
20世纪60年代,斯坦福大学Walter Mitchell博士进行了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实验对象为一群小孩子。博士给孩子们提供了两个选项:想立马拥有棉花糖的小孩子可以获得一个棉花糖;愿意等待一段时间的小孩子可以获得两个棉花糖。
多年追踪结果显示,相较于那些想要立马拥有棉花糖的孩子来讲,那些为了获得更多奖励而愿意忍耐一段时间的孩子往往在人生路程中获得了更好的发展。
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中极力推崇“延迟满足感”,他在书中探讨说,想要对抗人性弱点,不妨将满足感延后,并重新设置人生中快乐与痛苦的次序,唯有放弃暂时的安逸与享乐,才能在不远的未来收获更大的快乐。
放在工作中也一样。我们只有放弃眼前暂时的舒适,才能在不远的将来收获更大的成就。
当然,真正的延迟满足感,一定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
当下互联网圈中严格贯彻“延迟满足感”的是字节跳动的张一鸣。
在创立今日头条不到一年的时候,有巨头抛给他一个诱人的投资Offer。
他回忆说:“我纠结了整整一个星期后就拒绝了,我觉得这是个兴奋剂,在自己内功未成之前会导致内生力量受到遏制。接受巨头帮助,也会被迫站队,使得自己的想法不再自由奔放。
“这类事情,好处是明显的,坏处是隐含的,但这类情况很多人容易高估好处,低估坏处。这是一种典型的延迟满足感不够的体现,对长远信心不足,不要只想着做春播秋收的事。
“我看多很多企业传记,我发现特别大的企业都是坚持最优化发展,比如说亚马逊一直保持低空飞行,包括阿里巴巴2012年之前都没有什么利润。
“以前我们讲春种秋收,要很快看到成效,但这个时代的变化就是,你不需要特别着急收获。你要去想如何把最优的目标推到尽可能远,要去想你最终做的事情可以推演到多大。
“延迟满足感,会让你不用天天想着春播秋收,而是先把最优的目标推得很远很远。”
能够延迟满足感的人,绝不会因为当下的艰难就停下前进的脚步,也不会因为眼前的舒适就放弃战斗。他们总能以一生一世去丈量和创造美好的未来,从不在一时一事上纠结拧巴。
拳王阿里曾说过:“我讨厌训练时的每一分钟,但我对自己说,‘别放弃。现在的痛苦,换来的是将来夺得冠军后的安逸生活。’”
这世上,哪有什么一夜成名,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练习与咬牙坚持。凡是伟大事业,都必将走过一段荆棘之路。没有任何捷径。
“与时俱进”已经老生常谈,但提到未来人才又不得不提。
水无常形,人无常态。跟不上时代变化的人,肯定会被时代抛弃。并且,时代抛弃你时,连再见都不会说。
我们如何才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呢?
第一,敢于归零。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世界变化的速度简直让人难以招架。不过,好在人有自知之明——既然世界快速运转,我也要添油加速,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与它共舞。
比如最近几年一直吵吵的人工智能,未来我们从事的职业不一定还存在,可能机器会把我们干掉。
就拿会计为例,如果未来这个岗位被机器替代,就意味着一个一技傍身的人瞬间成了一个“废人”。
怎么办呢?当然不是“凉拌”。
首先,要放平心态,好汉不提当年勇。敢于果断卸载过时的存量知识和能力,勇于卸载自己原有的操作系统。
其次,从零开始学习新技能,躬身入局就对了。爱默生说过,人生的每时每刻都是起点,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明天要从零开始。
面对未来的冲击,可怕的不是失去原有的一切,而是死死抱着过去不放手。太怀念的过去的人,拥抱不了更好的未来。
第二,勇于成长,敢于做梦。
什么样的人会越来越优秀?终身成长的人。
《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在书中讲了一个与每个人都相关的概念:
2050年,我们都不知道世界会变成什么样,但有一点我们知道,从现在到2050年,我们最大的一个任务是要持续地重塑自己、再造自己。
如何做一个终身成长的人?拥有成长型思维。学会接受,接受当下的自己,接受事实,坦然接受失败,从中学习;凡事试一试,不设限;随时做好成长的准备。
即使现在还没有掌握某些事情,但通过足够的努力与坚持,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终将学会起初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稻盛和夫在《活法》中写道,人的命运不是天定的,它不是在事先铺设好的轨道上运行的,根据我们自己的意志,命运既可以变好,也可以变坏。自己身上发生的一切,都是由自己的心制造的。
是的,现实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们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你愿意成长,任谁也阻拦不了你;你拒绝成长,也没有谁可以拉你一把。
跟不上时代的时候,千万别拿性别、年龄当借口。人才,不分年龄,不分性别,分的是是否对人生设限——不设限的人生,无限可能;设限的人生,一眼望穿,一潭死水。
除了敢于成长之外,我们还要敢于做梦。
孙宏斌曾说,人原本可以生活得很好,原本可以不冒险,但因为选择了梦想而遭受到困苦和失败。虽然中国人讲成王败寇,但为了梦想和理想而拼搏,即使没有成功,也值得所有人尊重,因为这个世界就是靠有梦想的人去推动的。
什么抽象思维?它是人们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事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应的过程。
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张首晟教授(1963年2月-2018年12月1日)曾说,“要达到‘大道至简’的能力,首先知识面要广,但是最最关键的就是有抽象的能力。你必须把那么多的书最后用抽象的一些话总结出来。
“没有提炼信息的能力,再大的大数据只会让你感到非常迷茫,而不是带给你更高的智慧。因为智慧在于汲取,要在知识的洪水当中汲取出最精华的思想。”
人总是容易把简单的事情想得很复杂,复杂的事情想得更复杂,原因就在这里。
什么是抽象思维能力?简单来讲,它是一种概括能力,也可以说是人才的底层能力。
抽象思维能力强的人,往往能举一反三。相对于具象思维能力的人来讲,他们更擅长考虑一切与宏观或者大局有关的问题,更容易抓住事物的本质,往往也更容易有所成就。
但抽象思维的能力不是凭空而来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去训练。
就像张首晟教授说的,首先知识面要广,这就要求我们多看书,尤其是看那些严肃的概括性的内容,多听高人分享。
其次,每次阅读完一本书或者听完一次分享,尝试着用一句话去总结概括重点。等尝试变成习惯,功夫也就差不多了。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人一辈子,顶多30000多天,恐慌的年轻时代,也就3000多天,它经不住你赢几天。
不想被未来淘汰,就勇敢和未来搏一搏。做好该做的,成功自然水到渠成。就像吴晓波在《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一书中写的,这个时代从不辜负人,它总是磨炼我们,磨炼每一个试图改变自己命运的人。
在接受磨炼之前,管理好自己的健康,无论是身体的还是心理的。也切忌,不要心急,那些贯彻延迟满足感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更大的成就。同时,那些总能跟随时代步伐的人总是更容易获得时代的青睐。
最后,带着万变不离其宗的“宗”——抽象思维能力,在未来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一切过往皆序章。更好的未来等我们去开创。
参考资料:
张笑恒,《张一鸣:让字节跳动的创业哲学》,中国经济出版社。
陈玮,《深度领导力》,机械工业出版社。
安杰拉·达克沃思,《坚毅》,中信出版集团。
公众号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抽象思维——知识洪水上的诺亚方舟》。
公众号正和岛《冯唐:曾国藩半生屡败屡战,总结为8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