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est Partner

董宇辉连升三级:高级人才,5个底层素养

浏览: 时间:2024-01-02 分类:前沿洞见

谈钱,是对人才最好的尊重。


这几天,东方甄选闹得沸沸扬扬的“小作文”事件,终于落下帷幕。

有人为俞敏洪的雷厉风行,力挽狂澜赞叹、折服;

有人为董宇辉的善良温暖,重情重义心疼、感慨;

也有不少吃瓜观众,蹲在了新东方“头号黑粉”罗永浩直播间,看他如何嬉笑怒骂、锐评前东家。

当然了,东方甄选的问题,实际上是无数个企业都会有的共性问题:员工利益分配的矛盾、新贵与旧臣的矛盾、明星员工和管理者的矛盾......这些只是随着东方甄选的网络影响力,被放大到了聚光灯下而已。

好在事件收尾,暂时还算圆满:董宇辉连升三级,独立工作室和IP运营。

不论是非如何,回顾此事,我们最想探讨的一个话题是:

董宇辉身上到底具备了哪些特质,不仅让他成为丈母娘深爱的“国民女婿”,连各大竞对平台都愿意开出“天价”抢人?

对于企业而言,优秀人才究竟该如何对待?

一、为什么说董宇辉是高级人才?

任何企业想要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尤其是优秀人才带来的价值贡献,甚至可以超出普通员工10倍以上,所以越优秀的人才,越抢手、越稀缺。

显然,董宇辉对于东方甄选来说,其含金量已经远远超过了优秀员工,连小杨哥都评价他是“人才中的人才。”

毕竟,顶流IP可遇不可求,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不然,那么多MCN机构砸钱砸资源,为什么都培养不出顶流IP?别的不说,微念、美ONE这种成功过的MCN机构,为什么也没能复制出下一个李子柒和李佳琦?

所以,现在一个顶流IP可比几年前融10个亿值钱多了。存量竞争里,融再多的钱,也投不出长期正的ROI,也是烧钱,但一个顶流IP却像一个流量核武器,一年就能赚到一家上市公司的利润。

这也是为什么罗永浩在直播间说,“董宇辉是稀缺资源。”

连俞敏洪也坦言:“东方甄选能出来,幸亏有了董宇辉。”

二、高级人才的五个素养

回看董宇辉的逆袭之路,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英语教师,成为国民喜爱的顶流主播,让东方甄选在短短一周内涨粉千万,一年时间扭亏为盈,转型成功,华丽转身!

才华,或许是董宇辉在直播界的敲门砖,不管是流利的英语、信手拈来的诗词歌赋,还是敏感细腻的感受力和共情能力,这些能力的奇妙融合,造就了他别具一格的才华魅力。

但这都并非核心,从他数次身陷风波舆论,我们可以看到:这位90后不仅没有被带偏,反而以谦逊、智慧的处事态度,展现出难得的体面和分寸感,收获了更多的好感和支持。

这是因为能力表象之下,他还具有几个非常核心的底层素养——比如谦逊、自律、定力、修养、自我控制力。

为什么人才越往上走,越要看一些基本素质?我们通过董宇辉的过往经历详细聊聊。

1.谦逊

“小作文”风波后,在俞敏洪与董宇辉的合体直播中,董宇辉说,“连我自己都不理解大家为什么这么喜欢我?”

很快,这个问题的微博热搜下,有了答案,很多人说喜欢他老实、真诚、心胸宽广和轻松幽默可爱等等。

但最高赞的一条回答,是夸他谦逊。

国内顶流主播不少,但不管是李佳琦、薇娅,还是小杨哥和罗永浩等,他们频频上热搜,一举一动也经常引发舆论热潮,却没有一个人像董宇辉一样,始终口碑不倒,还愈发让人喜爱。

即使才华横溢,他也没有恃才傲物;即使曾以一己之力带火了东方甄选,他却始终不争不抢,一直保持着一颗谦卑、踏实和感恩的心。

即使“小作文”事件爆发,丈母娘们纷纷为董宇辉鸣不平,他也始终没有说过一句委屈或不好。

反而始终以自省、自谦的态度,应对整个事件的风波舆论,最大程度地维护了公司和领导的体面。

面对粉丝的袒护和喜爱,董宇辉也谦虚表示,“不能把互联网所投射的关注,当做自己的能量和品质,我只是有幸反射了你们的光。”还坦言自己并不完美,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反观我们自己,有多少人因为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又有多少人,因为职场中的一点不满和不公,就对领导和同事恶言相向呢?

学识、财富代表不了一个人的品质,做人谦逊,低调,做事诚实才能够被大家认可。

2.自律

为什么那么多大平台,愿意对董宇辉抛出橄榄枝?

据传矛盾爆发后,京东人力副总裁第一时间,拿着刘强东的亲笔签名前往陕西“挖”董宇辉;网易有道星选直接喊话,“愿出高薪邀请他来做联席CEO”;罗永浩甚至爆料,有不少人表示“愿意为董宇辉掏5亿违约金”。

为什么董宇辉,能在市场上有如此大的选择权?

核心还是在于,他的独一无二。

虽然,大家对董宇辉的喜爱,是始于才华、陷于人品,但不可否认的是,董宇辉的才华成就了他。

还记得董宇辉刚爆火时,他一边双语教学一遍直播带货,知识点密集输出,无论是人生金句还是诗词歌赋,他都能信手拈来,侃侃而谈。

而能做到如此从容,少不了他背后日复一日的自律和坚持。

董宇辉曾说过,自己每年都会坚持至少读30-50本书,即使成名后工作繁忙,他仍坚持下了播就去看书。

事实证明所有努力,都不会白费。真有实力的人,就是拥有更多的选择权。

3.定力

董宇辉曾在央视《青春大课》的演讲中,说过,“决定了一个人能走多远的是定力,它跟聪明没有太大关系。特别聪明的人,总是计算投入和产出比,一旦发现效率很低,立马就撤了。”

所以,很多时候聪明是智慧的天敌。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或者一家公司,或者一个组织,但凡遇到困难、挫折和矛盾的时候,动静最大、跑得最早的,往往都是聪明人。他们就像“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那只小猴子,追求即时满足,而忽略了长期价值;为了眼前利益,放弃了内心原则。

就像此次小作文风波,董宇辉虽然最开始,在薪酬和待遇上遭遇了不合理,但他没有急着跳出来痛诉不公平和委屈,也没有去争一时的输赢,反而收割了大量粉丝的好感和支持,最终在舆论和股价的压力下,赢得了属于自己的回报。

经济学家薛兆丰说过:人天然喜欢眼前的、确定的东西;对未来才能消费的东西,心里会打个折。获得回报的周期越短,确定性和安心感越强。

但每一个成大事的人,哪一个不是有定力的人?哪一个不是笃定在长期价值上,做难而正确的事?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只是选择放弃的人多。那些真正能坚持到最后、拿到结果的,都是有定力的人。

4.修养

一个人最顶级的修养,就是:遇事沉住气,处世守住心。

一个人遇事时的处理态度,最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

不管是早前玉米事件中,面对辛巴的谩骂攻击,董宇辉以“谷贱伤农”来平息质疑;还是后来趣店罗敏的碰瓷引流,董宇辉以“拉黑合理”来捍卫正向价值观;还是此次的“小作文”风波,董宇辉都以非常得体、智慧的处理方式,保护了所有人。

当然,修养的确不是每个人都有的。有的人一遇到反对意见,就容易激动直至大喊大叫。有的公司都走到C轮、D轮了,大股东在公司里大打出手的都有。

比如曾有一家公司里的两个管理者吵起来了,互相谩骂。最后公司决定要把其中一个人开掉——因为公司有一条原则,不许在公司公开场合谩骂中伤同事。

当时很多人不是很明白这种规定的道理,现在想一想,管理者是员工的表率,如果管理者的这种行为不被惩罚,就意味着被默许了。上行下效,这家公司就没法好好说话了。

修养是什么意思?即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修养也是一种领导力。我们常常听说一些年轻人说起自己的领导——他是一个有修养的人。

言外之意,领导是一个着眼于大局,着眼于长处,值得跟随的人。

5.自我控制力

当小编在评论区一次次失控暴走,外界评论争议如浪潮般袭来时,董宇辉依然能做到克制有礼,发言理性而有逻辑。这需要当事人对自己情绪和思维有极强的控制力。

我们的一生,也是在驾驭自己的生命。

你驾驭你自己生命的方式,是靠情绪主导?还是靠理性和逻辑主导?

在《思考的快与慢》这本书里,讲到了人的两套思考系统:

快思考是祖先遗传给我们的,刻在我们基因里的思考系统。比如在黑暗里会害怕,因为在丛林里的时候,黑暗意味着可能会有危险。

虽然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到了城市,丛林的危险不再那么突出了,但我们还是会下意识的害怕黑暗;

而慢思考则会促使我们做理性的判断和执行,这就是自我控制力。

优秀的自我控制力,帮助我们更以目标为导向。

想要获得这个能力,需要我们反复自我修炼:遇到事情,如果已经上头了,别着急行动,冷静,引导自己去思考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该做什么样的判断和执行才能达成目标?

长此以往,优秀的思考习惯就能建立。在研究了一些牛人的目标达成方法论之后,我发现这是非常普遍的自我修炼的环节。

三、企业如何留下优秀人才?

越优秀的人才,越是稀缺、抢手,因为他们创造的工作效率、价值贡献,可以轻松远超普通员工。

比如,一位优秀的宣传策划专家能构想出一套方案,吸引上百万顾客,这是一般的策划人员达不到的。

另外,优秀人才还能激励其他人,在团队中起到带头和激活的作用。他们往往责任心重、自驱力强,做事靠谱也不爱抱怨,只要在岗位一天,都会尽职尽责完成好工作。

但这不代表他们内心就无欲无求,不代表公司满足了他们的需求,那些埋藏在“懂事”外表下的情绪和想法,如果一直得不到体谅和化解,一但击溃防线,往往覆水难收。

毕竟,人才总是流向,更被重视的地方。

所以,对于企业来说,究竟该如何留下优秀人才呢?

1.谈钱,是对人才最好的尊重

前面也提过,优秀员工对于企业的贡献值一定是更高的。

比如一个顶级程序员,工作效益可能是普通员工的10倍以上;一个顶流主播带来的销售额,可能抵得上100个、1000个普通主播的总和。

所以,不论是基于优秀人才的能力值、贡献值,还是横向对比市场价格,钱到位,才是对人才最基本的尊重。

如果抱着侥幸心理,不出事就不主动提待遇,本身就是一种鸡贼,但本质上是观念的落后。

传统企业和传统小农思想的CEO,即使套着互联网的外壳,不去匹配新时代的管理和合作机制,就会像一辆普桑的发动机套了个法拉利的壳子,一加速就完蛋。

尤其对于超级精英,只能合作无法雇佣,麦肯锡几十年前就想清楚了,所以用合伙人制打遍天下。

毕竟,高级人才这种稀缺资源,你的钱不到位,市场自然会给出一个更公允的价格。

2.及时论功行赏

员工也许可以无私奋斗,但公司不能让奋斗者没有回报。

亚当·斯密说:人的本性就是追求个人利益;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夫、酿酒师或是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特别关注。

比如华为。任正非一直要求不能让“雷锋”吃亏,坚持对事负责,而不是唯上。只有以奋斗者为本,让好员工不吃亏,好员工才更愿意与企业同行。

及时论功行赏,也是让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一种信任,这种信任就是“我好好干,公司不会让我吃亏。”

所以,升职加薪,不仅是一种正向激励员工的手段,也是对优秀员工的一种保护,保护他们的上进心、认可他们的贡献和付出,避免派系林立的内部斗争。

同时,企业可以推出多元化激励,升职加薪只是一方面,干得好的还有奖金、荣誉奖励、精神激励等。

3.明确职级体系

目前,快速成长型企业普遍的问题就是没有职级体系。员工除了晋升管理职务没有其他的发展通道,没有任何机制,所以会出现薪酬倒挂之类的问题。

因此,快速成长型企业首先要将职级体系搭建起来,建立双通道机制。

什么是双通道机制?

一是管理发展通道。也就是管理职务晋升的通道。比如主管、经理、资深经理、总监、资深总监等。

二是专业发展通道。也就是专业技术职级晋升的通道。比如从初级工程师、中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到专家。

任何一类岗位都可以这样区分能力梯队。这样,在公司里除了晋升管理职务这一条发展路径以外,还可以通过走专业发展的路径来实现职业生涯的提升。

当然,这些都要与薪酬挂钩。如果公司有这样的机制,可以肯定会对那些持续成长的员工产生激励效果。

4.剔除德不配位者

越是高级人才,往往越需要看基本素质。

那如果缺乏这些素质的人在公司占据高位会怎么样?毫无疑问,是灾难。

给大家讲个故事。

某公司的二把手长期尸位素餐,具体表现是:自身毫无业绩可言,态度上还非常跋扈。

比如开会的时候,他听别人发言不耐烦,轮到他自己讲,长篇大论。用同事的话讲:“每次轮到他讲话,外面的树都能长高一丢丢。”

下属汇报工作到他这里,要么就是言之无物的建议,要么就是肉包子打狗,从不主张推进和解决,导致下面怨声载道。

说到这里,你肯定会说,这肯定不是二把手的问题,问题一定在一把手身上。的确,一把手创业多年,团队轮换几次,只有这个二把手不离不弃,人心都是肉长的,自然会对这个二把手另眼相看——

不出业绩就不出业绩,他对我******啊;

不出业绩就不出业绩,他能起制衡作用啊;

不出业绩就不出业绩,我也不敢对他下手,我怕人家说我什么人都留不住......

总之,这个老大,对于重用这个二把手,有很多理由。于是这个二把手长期屹立不倒。

尽管一把手也许有意愿培养出更多敢于决策的人,但如果德不配位者,长期留在管理层,下面的人也冒不出来,他不允许别人比他强。

优秀的人,一眼就望见了这家公司的前景,纷纷主动要求被裁员以寻找明主;而没有议价能力的人,只能留在这里。

这个二把手也许并不是坏人,只是没有放在合适的位置,或者管理观念还停留在过去,最后看上去成为公司实现目标过程中的强大阻碍(实际上阻碍是一把手本人的不忍、不敢和不舍)。

以上这个故事,几乎发生在每一家更注重老大感受,而不是更注重高层准入素质的公司里。

尽管可能表现形式上千差万别,但基本上都有一个共通点——德不配位,害死公司。

四、结语

职场中,好员工和企业一定是双向奔赴、彼此成就的。

一段糟糕的关系,往往会产生巨大的组织内耗,处理不好,可能最后两败俱伤。

所以,对于优秀人才,不仅要做选用预留,还要让他们得到重视和善用,才能最大化激活组织活力。

如果企业离职率高,内耗严重,一定要警惕是不是自己的组织制度和文化出现了问题。